<small id="ddscj"><dd id="ddscj"></dd></small>

    召公遺愛

    來源:      發布時間:2022-02-20 15:08:00

      筆者近期多次到房山琉璃河遺址考古現場調研,每次前往都有一個揮之不去的高大身影出現在我面前,他就是西周的召公。 

      琉璃河遺址是目前有確鑿考古證據的最早的北京城遺址,距今已有三千多年。其始創者為西周初年的大政治家、思想家召公。召公、周公、姜太公三位先賢,奠定了周朝八百年江山的制度基礎,給中華民族注入了禮儀之邦的文化基因,是中華文明思想庫中里程碑式的人物,值得我們永遠崇敬。 

      召公,姓姬,名奭,據傳其生母是周文王的妾,召公是周武王的異母弟?!妒酚洝酚涊d,周武王滅商后,“封召公奭于燕”;《禮記》則記載“武王克殷反商,未及下車,而封黃帝之后于薊”。按理說,薊與燕都是北京城的起源,但薊的考古資料幾乎沒有,而燕的考古支撐材料相對豐富,從考古發現和科學意義上講,目前只能說北京城起源于燕。 

      西周早期的燕地,是游牧民族和農耕民族交錯之地,是周朝的東北門戶,地理位置極為重要。當時西周新立,殷遺民在中原作亂,如果不安撫好這一東北重地,勢必會形成連鎖反應。為此,召公受命于危難之際,來到這偏僻蠻荒之地,很快就控制住局面,逐漸使這里成為江山永固之所。后來北京城的地位不斷上升,從邊疆之城上升為大一統國家的首都,現在已成為屹立東方的世界大國的首都。 

      翻開史書,不難發現,召公為了周王朝的穩定發展,一生都在奔波。周公制定禮樂,開創制度,但天不假年,幸得召公接續其事業;召公下鄉處理民間事務,堅決不叨擾百姓,在甘棠樹下處理政務,秉公斷案,把自己治下的一方土地治理得政通人和。 

      《詩經·召南·甘棠》記載了這一段佳話:“蔽芾甘棠,勿翦勿伐,召伯所茇。蔽芾甘棠,勿翦勿敗,召伯所憩。蔽芾甘棠,勿翦勿拜,召伯所說?!边@首詩反復說,大家不要砍伐破壞甘棠樹,因為召公就是在甘棠樹下理政,召公處理政事累了也是在甘棠樹下休息。迄今為止,全國以“甘棠”為名的地方已多達一百多個,北到北京,南到廣東、廣西,以至香港、臺灣,都有這樣的地名,足見召公的影響力之大。 

      召公一生,“國有難,召必至”,每次都能圓滿完成使命,且極富為民情懷,被譽為中國“廉吏始祖”。召公堪稱國之柱石,忠誠、廉潔,還謙虛低調。司馬遷慧眼如炬,認為燕國能有八百年國祚,端賴召公之力。召公這種崇德立德的理念、親民愛民的作風、勤政儉樸的修養、廉潔奉公的操守、忠誠為國的情懷,雖歷經歲月滄桑,卻始終煥發其強大的魅力,如一盞明燈,照亮后人為政之路。 

      中國共產黨從成立之日起,既是中國先進文化的積極引領者和踐行者,又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忠實傳承者和弘揚者。我們每一個黨員干部,都有責任、有義務,也應該有能力弘揚好廉潔文化,常修為官之德,常懷律己之心,讓清廉為民的官德不僅停留在《詩經》里,也不僅停留在那棵甘棠樹下,而要像血液一樣,流淌在我們每一個黨員干部的血管里。(陳名杰 

    責任編輯:吉林省紀委監委網站
    97涩涩在线视频免费

      <small id="ddscj"><dd id="ddscj"></dd></small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