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small id="ddscj"><dd id="ddscj"></dd></small>

    陳母誡子

    來源:      發布時間:2022-03-11 15:13:00

      福建莆田有一個東陽村,明清兩朝誕生了11位進士、28位舉人、18位貢生,出現“三世五進士”“祖孫、父子、兄弟、叔侄進士”等科舉盛況,這種盛況的出現與陳道潛有關,進一步論之,與他的賢母也有關系。 

      明代理學名臣陳道潛,名復,字孔昭,福建莆田人,歷官禮科給事中、廣東道監察御史、湖廣巡按、江西道監察御史等職。 

      陳道潛幼年喪父,與母親龔氏相依為命。俗話說:“家貧子讀書”,天賦聰穎的陳道潛,在母親的精心教導下,從小就熟讀四書五經,能賦詩答對,他的品行學業皆為長輩所稱道。建文二年(1400年),陳道潛高中進士,在古代社會,考中進士就意味著能進入官場,這是許多讀書人忍受十年寒窗艱辛的最大報償。陳道潛自然也高興自己多年的努力有了一個好結果,但母親龔氏諄諄告誡:“這是你為官的開始,隨時牢記為官的職責,多為朝廷出謀獻策,每天都要好好反思:自己勝任了嗎?” 

      擔任禮科給事中期間,陳道潛一身正氣,彈劾貪官污吏。他在京的住所,門總是鎖著,即使是尋常的交際,也都拒收禮物,更不必說拒絕他人的請托了。永樂初年,陳道潛被貶出京,任彝陵州判官。彝陵州即今天的宜昌,當時還是一個開發程度不高的地方,除了茶、筍外,很少種其他東西,百姓生活也較為困苦。母親寫信安慰他:“這是磨煉你毅力的機會。然而,我現在擔心的是,聽說有些官員因為俸祿不高,無法養活自己,而產生貪邪之心,最終走上犯罪的道路!”為了防止兒子因手頭拮據而生出貪欲,她變賣陪嫁之物,資助千里之外的兒子,語重心長地說:“我含辛茹苦地培養你讀書,如今,好不容易謀得一官半職,希望你要好自珍重,清廉謹慎,如果手頭緊張,我可以再次接濟你,千萬不要做出觸犯法律而讓家人、先人蒙羞之事?!?/span> 

      明初歷史上有三位姓楊的閣臣,官居高位又有節操,均獲大學士的榮譽,其中一位叫楊榮。他十分欣賞陳道潛的才學和情操,稱其文與德堪為典型。聽到朝廷任命陳道潛為彝陵州判官后,認為大材小用,不禁替他扼腕,感嘆道:“此次任命對陳道潛來說是屈才了,但是,對彝陵州百姓來說是幸運的?!标惖罎摳叭魏?,關心人民疾苦,革除弊政,努力改變崇巫的陋俗。他見彝陵州賦稅沉重,盡力為當地百姓減輕賦稅,百姓對此交口稱贊。湖廣地區的官員也對陳道潛的德才表示認可,聯名向朝廷舉薦,陳道潛后來被任命為廣東道監察御史,然而他沒有沾沾自喜,依然保持平常心。 

      陳母的諄諄教導,成就了陳道潛恪盡職守、清廉為官的一生。陳道潛歷官三十余載,從不收取意外之財,德政遠播,同僚都敬稱他為拙齋先生,因為他自號拙齋,不敢直呼他的大名。陳道潛為人持重,樂于助人,從不戲言,“好談人善,不好談人惡,其有以人之惡告者,則默然不答?!标惖罎撆c哥哥相親相愛,哥哥曾經想把家產讓給陳道潛,陳道潛堅決不受。陳道潛居家經常告誡自己的孩子:“你們只要不仗勢胡作非為、欺壓百姓,就是我一生最大的愿望?!?/span> 

      世人稱贊他“仕者可為居官之法,隱者可為族里之法?!彼偨Y的處世之道、訓示子孫的《庭訓》,至今仍存。我們不妨看看他制定的《庭訓》都有哪些內容:家不在豐,貴在能守;業不在盈,貴在可久。居逸無逸,雖有勿有;行必忠誠,居存孝友。禮以律身,書不釋手;遠佞嫉邪,節欲止酒。辱先有誡,著書如柳;后予生者,肯堂輿否?最后一句化用了“肯堂肯構”這個成語,源自《尚書》,說的是兒孫連房屋的地基都不愿打,更不必說蓋房子的事了,后世反其意用之,來比喻兒孫繼承父祖的事業。 

      莆田有句俗話:“母賢賢三代”。深受母親影響的陳道潛,其后裔的“賢”遠超三代,我們前面提到的東陽村在明清兩代優異的科舉成績,基本上是陳道潛的后代取得的,這無疑是醇厚家風釀出的美好果實。(陳志平 

    責任編輯:吉林省紀委監委網站
    97涩涩在线视频免费

      <small id="ddscj"><dd id="ddscj"></dd></small>